高考考试前大家曾聊过复读的话题,本意是想大伙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,不要想一些有些没的,高考考试后,再来看复读这件事,机会也好,心理也好,毕竟是不同了,恐怕想法也随之改变了吧。
每年高考考试完出分过后,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。
后台总会有同学问:我今年高考考试失误了,我需不需要复读?
的确,有些人复读一年逆袭上清北,也有人复读依然浑浑噩噩,推脱逃避,不愿面对。
你合适复读吗?
想得到答案,先来回答这类问题:
你高考考试出现重大失误了吗?(高考考试成绩低于模拟成绩50分及以上)
你的高考考试成绩是三本临近二本线或二本临近一本线吗?你的心理素质强大吗?
你看着周围学霸的成绩忽然眼红,忽然发觉我们的成绩根本配不上自己180的IQ,深知自己还有非常大的潜力没发挥出来吗?
假如这几个问题中有一道的答案是一定的,那样复读的确是一种选择。
你家的经济条件需要你立刻工作吗?
你发觉自己IQ不够,的确不是学习的料吗?
你是那种学习比较佛系,不想下苦功夫的学生吗?
你目前一提起高考考试,心里就会萦绕一股明确的毛骨悚然感吗?
你打心底秉持“念书无用论”,不懂家人为何必须要逼你念书?
前4个问题,假如有任何一道你的答案是一定,那样或许你真的不合适复读。
第5道题,对不少高中三年级生来讲,你目前所坚持的这一理论的确还是自己想法青涩的表现,假如你没打心底改变这种想法,那劝你也不要费时再读一年了。
看到网上有人说:复读,不是失败者的选择。复读,是叫你重新书写答案的机会。这句话非常简单,但你需要了解它的意思,这是一个选择,不想被目前的分数钉死,可以走复读的路,复读之后也并不等于成功,看多了鸡汤或者听多了诉苦,都不可以成为你做出选择的最后缘由。回到开头的问题,大家慢慢说。
复读的时候,你或许会遇见这类重压。
01
周围人关注的目光,自己对过去同学大学生活的羡慕。
有时,打开微信,那些老同掌握来问候一两句,出于好奇问你各种复读的状况,虽然他们没恶意,但这种问候只能让自己感觉收到莫名的关注,一句句回复过去,也会感觉非常烦。
偶尔再打开朋友圈,看到以前的同学到哪儿哪儿旅游打卡,还有有同学在吐槽四六级的作文题,有人会说周末在宿舍躺尸一天感觉好无聊,有人又秀了一幅近期跟班学的水彩画……这所有,都与你无关。
他们有的烦恼,甚至你也想拥有,但时候未到。
这个时候,人类的悲喜是并不相通的。你
哪儿也不可以去,只能干掉桌面上的卷子,然后去饭店给自己加鸡腿。
02
莫名其妙的看不起。复读一到其他人嘴里,就变了味了,哪个会想你有哪些苦衷呢,他们只能简单地列个等式:复读=失败。
年节的时候,熙熙攘攘,其他人随口问:“在哪上大学呀?”
“复读。” “复读啊……”这个拖长音言有尽而意无穷,即使最后他们再如何说复读也挺好之类的话,也不可以叫人心情回温,一些人甚至已经在心里对复读生做了一个不好的人设的勾勒,明里暗里有的看不起复读生。
03
时间确实不等人。
时间最公平,不会为哪个驻足。
同学们已经开始进入大学阶段,复读生确实还停留于高中,中间至少会差一年,甚至更多年。
等步入大学,自己会比周围人大一两岁,一两岁不同在哪儿呢?可能是“过时感”,一两年内就能变化的东西真的不少,谈到某些话题的时候可能就出现“代沟”了。
04
融入新的学习、交际环境,多少会有反差感。
告别了相伴至少两年的同学和老师,告别了熟知的环境,要到复读学校同意更严格的考验,各种关系都要自己来处置。
高考考试后,放肆潇洒了一段时间,每天睡到自然醒,伸手就是自己喜欢的零食,随时都可以打开手机看爱豆,如果复读,一年摸手机的时间可能都没目前一周多,目前过得舒坦的日子都要舍弃,像是“戒断”反应。
不过这种感觉主要在刚开学,习惯将来更不是问题。
05
高昂的成本。
大多数复读学校是根据高考考试成绩收费的,分数能上985学校的同学想复读学费还会省,但分数徘徊在一本线附近的学生,学费就已经非常高了,要上万,若是二本线附近,成本又会翻一番,这还只不过学费,还有住宿费、伙食费、书本费等等,杂七杂八,一年下来也要好几万。
你的家庭也要为你分担。
06
第三失败的风险。
这非常残酷,也大有人在。
复读不是定心丸,不是灵丹妙药,失败成功,概率一半一半,万一又有哪些不可抗力原因呢?
即使感觉自己必然会成功,也不能不考虑这种最糟糕的状况。要想好如此的结局,自己该何去何从。
通过复读,你或许会收成这类东西。
复读是刷新自己分数的机会,让自己走向更高的平台。
这是大部分同学选择复读最直接是什么原因。通过一年的努力,没过线的分数成为历史,自己将携带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叩响理想大学的校门。
本科上一所不那样好的大学A和本科在一所知名大学B,会有哪些样有什么区别呢?最明显的就是眼界,有的事情在A校学生看来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,到B校学生眼里便是可以一试甚至理所当然。即使升学,你也会发现本校土著还是不同。
所以,不要小看了本科四年的培养教育,这段时间形成的的思想观念会随着你大半生。
复读时可能交到最真挚的朋友。
这期间太特殊了,这一群人也太特殊了,但,大伙又都是一样的:艰难但不失梦想。如此的环境下,可能会变得纯粹,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,没“天涯沦落人”的哀叹,而是“英雄出我辈”的坚定与信念。
涅槃的自己。
不止是分数上的改变,还是自己性格上、观念里的东西在变化。自己已经开始学着去独当一面,去整理烂摊子,去对自己负责,去争取什么。有的人即使复读失败,也不曾说过后悔,低谷的自己使劲往上爬,狼狈但值得。
复读,最需要的是么?
是一种心态,能在面对以上困难的时候,不患得患失,还心无旁骛地坚持着,不会胡思乱想,不会有半分动摇,依旧不撞南墙不回头;而在面对收成回报的时候,能坦然平静,满足欢悦。无论怎么样,不提后悔。
假如自觉得内心尚且不够强大,复读就不要强求,不然,会愈加痛苦。
真的死活不想复读的话,有的道路也是可以尝试,不必太悲观。
认真挑选学校和专业,四年不虚度。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,看状况可以转专业,好好学习拿到奖学金,最后保研或者考研到更好的学校。
出国。这需要家的经济支撑,自己的语言水平也需要达到肯定的需要。当然出国后要干什么都要依赖自己规划了,自由也充满未知的风险。
自己打拼。其中艰辛,不足为外人道也,日后是竹篮打水还是衣锦还乡,这也是没办法预料的。这目前社会大趋势下,假如不是家境特别困难,生活很难为继,不主张走上这条路。
有哲人说:“一种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”,有时选择比努力更要紧,所以,在此劝你慎重。假如已经做了选择,请勿再踌躇犹豫、患得患失,没一种选择是天生正确或者错误的,你只能通过自己来证明这个选择的性质。你只能选择一个方向,也只能看到这个方向的风景,唯一的出路是向前走。其他人的建议只能是参考,期望你遵从我们的内心,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,选择权要把握在自己手上。